在海事博物馆旁边
上海的海关建筑先后建过三次,分别为三种不同的建筑形式。
最早的上海海关是1845年建造的,被称为“新关”、“北关”、“新北关”,也称“江海北关”。江海北关是一幢典型的中国官衙式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有一座小阁。大门为牌楼式,门楣上书“江海北关”4个字。据说,该字出于两江总督怡良之手笔。
到19世纪80一90年代,外滩的原有建筑大多被翻建和重建。“江海北关”与四周的建筑相比,显得寒酸。1891年,上海海关已由英国人赫德掌权,所以请英国工程师设计,由浦东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承建,于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时落成。新江海北关沿用了旧址的基础,平面与旧关基本相近,为凹字形,砖木结构,中间有6层高的方形钟楼,钟楼南北两边各有假4层楼房相对,大门两旁围墙上加铁栏杆。
1925年,新的江海北关再一次重建,请汇丰银行的设计者威尔逊设计,是年12月奠基,至1927年12月9日落成。大楼占地面积为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2680平方米。大楼分东、西两部分,东部面对黄浦江,高11层,主体建筑为8层,上面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西部直达四川中路,高5层,钢框架结构,底层外墙用花岗石宽缝砌就,其他各层用金山石贴面。大门的设计为古希腊神庙形式,4根经典的希腊多立克柱支撑起庞大的建筑,柱子上端为方形,雕刻花纹,给人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关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的专用标志,由商神手杖与金色钥匙交叉组成。
中国海关的关徽由金黄色钥匙与商神手杖交叉组成。两蛇相缠的商神杖是古希腊商神赫尔墨斯手持之物,象征商业与国际贸易;钥匙象征海关为祖国把关,钥匙上的三齿分别代表新中国成立之初确定的海关三大任务:监管、征税、查私。中国海关关徽寓意着中国海关依法实施进出境监督管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海关关徽是1951年4月由海关总署干部陈铁保设计,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并于1953年10月1日起开始使用,1997年7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徽使用管理办法》予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