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完整配套的巨型天文古仪在世界上已是独一无二的了,它不仅是中西古典天文仪器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国古代冶金铸造、机械工艺的重要遗存。
北京古观象台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东城区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天文科普活动已经成为古观象台的特色,天文知识竞赛、古星图填图比赛、天文培训班、天文小组、“古台之友”团支部、中秋赏月观星活动、特殊天象观测活动、野外认星活动及冬、夏令营等活动已经成为古观象台的传统活动项目,深受天文爱好者、青少年的喜爱。
如此完整配套的巨型天文古仪在世界上已是独一无二的了,它不仅是中西古典天文仪器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国古代冶金铸造、机械工艺的重要遗存。
北京古观象台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东城区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天文科普活动已经成为古观象台的特色,天文知识竞赛、古星图填图比赛、天文培训班、天文小组、“古台之友”团支部、中秋赏月观星活动、特殊天象观测活动、野外认星活动及冬、夏令营等活动已经成为古观象台的传统活动项目,深受天文爱好者、青少年的喜爱。
是根据龙来的!华夏五千年龙图腾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机地融于一体,以高191.65米的写字楼为龙首,三栋公寓、一栋七星酒店由南向北依次延伸近700米,令整座建筑体形如一条通体雪白的巨龙。盘古大观:
位于北四环中路、亚奥核心区,距离水立方仅180米,距离鸟巢500米,是千顷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唯一的地标性城市综合体。
项目总占地面积393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8484.70万平方米,由一幢超5a级写字楼、三幢国际公寓、一座盘古七星酒店以及全长411米的世界第一商业长廊——龙廊综合组成。
盘古大观a座为国际标准的超5a级写字楼,192米的俊拔高度成就非凡视野。挺拔辉煌的外形配以4.6米超高室内空间,气宇轩昂,所有细节设计完美无暇,建筑材质选自世界各地最精良的品牌产品,达到智能化与舒适性的顶级享受,堪称先进科技与国际商务的完美融合,匹配世界领袖级企业的大家风范。
a座是盘古大观最高的标志性建筑,采用坚实现代的内筒——框架结构体系,外墙为单元式空防紫外线全玻璃帷幕墙。大厦共有地上39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约13.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约10.9万平方米,地下部分约3万平方米,标准层建筑面积将近2800平方米,标准办公层层高4.6米,大堂内空间挑高15米,打造殿堂级超高视觉空间。
大厦2层主要用做商务中心;3层与4层为国外银行及领事馆的签证处等办事机构。5层至36层分低、中、中高、高共计四个办公区域,入驻其中的主要为金融、证券投资等领域的跨国大公司。
地下二层为职工餐厅,充分满足大厦内各公司员工的就餐需求。
地下5层,按世界银行海外结算中心标准设有2800平方米专业金库,满足跨国金融机构的业务要求。
35层为高档正餐厅,可举办各类商务宴请。
顶层39层部分挑高达7米,集休闲餐饮(咖啡厅、酒吧、舞厅等)、商务宴请(正式餐饮包间)和会务功能于一体。
大厦顶部设有直升机停机坪。
1. 标明传统文化的出处
2. 历史意义和传承价值
3. 设计理念中的现代元素
4. 在现代生活/当代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在世界
范围内的真正确立是在2 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
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室内设计专业诞生
的直接动因。在这之前的室内设计概念,始
终是以依附于建筑内界面的装饰来实现其自
身的美学价值。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室内设
计从单纯的界面装饰走向空间的设计,从而
产生了一个全新概念的室内设计专业。室内
设计是包括空间环境、室内装修、陈设装饰
在内的建筑内部空间的综合设计系统,涵盖
了功能与审美的全部内容,代表了现代世界
室内设计与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设计
师要完成创造具有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现
代室内设计,就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
究,结合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扬长避短。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文化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类思想的产
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现代室内空间里各
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
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
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文化艺术
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
化精神。时代的发展有其基本的脉络,需要
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因此,很有必要
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
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辩证的、因果
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辩证统
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
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
“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
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
念,是原始质朴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
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
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辩证的有
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大发现——量
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
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
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
式相当吻合。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
的因素之一是意象思维。中国的意象思维着
重从特殊、具体的直观领域中去把握真理,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显示出了活泼不
滞、长于悟性的特点。思维方式转化到设计
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
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
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
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我
们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
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
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
练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
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
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
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
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传统符号既
有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
样,也有古代传统图腾纹饰,以及传统宗教
纹饰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在经历了岁月的洗
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拥有强大
的生命力,因为其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
完美结合。我们应该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诠释
与重现这种完美。在当代,这些符号仍有着
积极的实用意义,直接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
为装饰元素,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
有效手法。一般的运用手法有:
第一,抽象简约。这种手法是对传统形
式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
简化,其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
韵,使传统的儒、道、禅中的某一种文化,在
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延续
第二,符号拼贴。其特点是将人们所熟
悉的传统构件加以抽象、裂解或变形,使之
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在
室内元素中拼贴运用,从而使新与旧、今与
古带着某种联系。
第三,移植与嫁接。即对儒、道、禅历
史文化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
术形象。现代设计不仅要让传统艺术和文化
在各方面得以运用,还应该结合现有的技术
与工艺对传统装饰艺术进行延伸与拓展。
3.体现富有文化内涵的陈设艺术
陈设艺术从古至今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式、质感、文化特
征无不在空间与人之间传递着某种氛围、某
种情感。陈设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
民族特征、强烈的地域特色,责无旁贷地担
当起了重要的使命。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久
远,由于历史、地域、宗教、文化、经济、习
俗、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千姿百态的陈
设艺术,这是我国室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宝贵财富。传统的居室陈设以实用性
陈设为基础,对室内装饰的最终效果往往起
到一种灵魂的作用。中国传统的陈设风格已
成为东方的一大特点,它蕴含两种品质:一是
庄严典雅的气度,二是潇洒飘逸的气韵,象
征着深奥超脱的性灵意境。继承传统文化的
陈设艺术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归属。我们不
能忘却传统,更不能刻意模仿传统,要继往,
更要开来。
室内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烘托室内气氛、创
造环境意境,创造二次空间、丰富空间层次,
柔化空间、调节环境色彩,强化室内环境风
格、反映民族特色等。陈设艺术通过再现、点
睛、提炼等表现手法在本质上传递着一种内
在的、深层次的可延续的传统。如在室内陈
设一些原始情调的饰物,增加自然的意境;
可通过红色的干辣椒或金黄的玉米串,抑或
一束干麦穗、白色的芦花,还有手工蜡染的
花布等等,巧妙点缀,匠心独运,就会达到
一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效果;或者在墙上挂
上或画上一些图片,画前再配上一些与之协
调的盆栽植物,虚实结合,会使人感到清新、
舒畅、视野开阔,有走进自然的感觉。格调
高雅、造型优美,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陈设
品使人怡情悦目,陶冶情操,这时陈设品已
超越其本身的美学界限而赋予室内空间以精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对自然采取顺
应、亲和的态度,对自然景物非常喜爱。这种
淳朴亲切的自然情怀反映在室内空间的处理
和陈设设计上,将自然要素尽量组织到内部
空间中。在室内营建日益精巧、和谐、完整
的景观体系,体现人与自然的相融关系。利
用花窗、门、挂落等装饰构件形成开敞的和
半开敞的空间,将室外景观“借”入室内;绿
色植物和盆景,作为室内陈设部分,使室内增
添更多的自然景观元素。中国传统室内陈设
设计也力求表达特定的情感意境,以达到传
情达意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可以为现代室内
设计所借鉴。
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应立足于现实,
深刻审视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责无旁贷
地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艺术设
计紧密联系起来,并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
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去,形成现代与传统结
合的室内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杨敏.中国传统陈设艺术理念浅谈[j].苏
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9)
[2]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
青年出版社,2 0 0 2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