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方案说明
设计构思- 花园中的百宝盒
•光线赋予展示的文物活力和生气。
•国家博物馆的主要使命是对文化瑰宝的收藏,保护和展示。
•博物馆的形象应该是其使命的最好象征。本方案中充满自然光的玻璃宝盒容纳着主要公共活动空间, 象征着国博的崭新形象。
•宝盒们给现有的建筑物增添了一道现代背景。
•新加建的部分由玻璃和石材宝盒两部分组成。三个石质的宝盒是主要的展厅建筑。三个玻璃的宝盒是新国博的主要标志。
•花园是此方案的另一主要思路。新建筑群坐落于一个开阔的园林中。 其间的主要公共空间如典礼大厅和国宾接待厅都借鉴了中国园林中亭阁形式。
•自古以来,园林是人们提高修养和互相交流的场所。
•“花园中的百宝盒”是对此方案的最佳描述。
•这三座隐现微妙的玻璃宝盒,从天安门广场和观礼台都清晰可见,将成为首都新的标志之一。
•新国博的布局与其城市环境相融合—是周边城市机理轴线的延伸。
•新国博的玻璃宝盒与对面的人民大会堂的宏伟体量相呼应,但在高度上次与其最高部分。
功能布局和流线
•新国博由三部分组成:
保留建筑主要用于行政,业务,学术和服务用房,正好可以利用现有的排窗来自然采光,而新扩建的部分则利用最先进的工程技术来满足展区和储藏区的特殊需要。
•此方案具有清晰易懂的流线组织。无论从北入口或西入口入馆后,参观者都可选择从任何一个一座玻璃宝盒进入展区。鉴于展品众多,观众们很难一次就领略所有的展厅,所以展区按比较合理的规模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中庭来组织展厅。
•从长安街人们可直接进入有醒目的新形象的北入口。北侧的玻璃宝盒接待来自北门的人流。
•它是一个提供休闲服务和宣传教育的殿堂。修长的竹子顺主轴线将参观者带入一个宏大的圆鼓状建筑,里面醒目的自动扶梯和电梯引领着人们直达中央殿堂。在这座鼓状建筑的顶端就是将广场尽收眼底的观景台。在此处也可由侧面直接进入展厅。
•中间的玻璃大殿是新国博的主要接待大厅。
•由西门入口穿过柱廊可直接进入中央大殿。
•南侧的玻璃大殿设有典礼大厅和国宾接待厅,亦是进入临时展区的前厅。
•由通透的玻璃宝盒式的公共空间可以直接进入封闭的石材宝盒形的展览区域。
•三个带有天光的中庭是整个展览区的组织节点,人们可在此定位,休息和集散。
•第二层展厅是国际交流展区和临时展区。 第一层与此层相似。
•第三层为基本陈列展区,可依需要作部分屋顶自然采光。
•展厅建筑的结构采用了预制的模数楼板,内设预埋的通风采光系统。为施工过程节省时间和资金,并在机电的布置上为展厅的灵活布置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此方案的展厅设计提供了多种的布置方式。图示为其中的几个例子。
•基本陈列区是以时间为顺序的环形流线组织。圆柱体顶部的观景台是流线的终点。
•在观景台上,中国悠久的历史展品自然而然的衔接到首都中心的新面貌。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的壮阔景象是一个新旧元素有机组合, 一个活的历史画面,一个最佳的展品。
•此方案将塑造出国博的崭新形象- 展示过去,代表现在并憧憬未来。
施工程序
•在2007年底前工程必需交迄的要求,使我们决定建立一个无阻碍的工程区,并且尽量减少对原建筑翻新所需的大量时间. 我们考虑拆除原建筑物的东侧部分已设立一个无障碍的营建区.
•玻璃和石材的百宝盒都采用模数制和标准的预制组件,这样不但节省资金,而且也省时间 - 组件不必等待基地准备工作的完成,而可同时在其它地方制作。 我们的方案包括一个为快速调节各个施工组的 “快速追踪”系统. 所有这些措施将保证博物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工。
•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形象从广场上昼夜可见
•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与其周边城市机理相融合
•清晰的流线组织
•展厅灵活布局的多种可能
•快速和简洁的施工过程
•组合式的体块设计便于分期施工
•对现有建筑的最佳改用方式
•结合绿色建筑技术系统
主要表现在空间开敞、内外通透,在空间平面设计中追求不受承重墙的限制自由。所以在设计现代简约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考虑到墙面、地面、顶棚等的协调性。
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作境界。在考虑其设计的时候,它强调的是一种舒适与实用,比较注重于追求材料、技术、空间的表现深度与精确。所以现代简约风格的设计师一般都要求具有较高的设计素养与实践经验。